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影評] 暑假作業(2013):孤獨是成長必經之路


拍過「黑暗之光」、「美麗時光」、「蝴蝶」的陰鬱,再拍「爸...你好嗎(父親)」、「當愛來的時候(母親)」的溫情;我很好奇張作驥還能/會怎麼拍下部電影?

這部「暑假作業」,從兒女/孩子視角出發,是張作驥「家庭三部曲」的最終曲。

之一:人生的死角

可以這麼形容:這是「親情(溫情)的框架,仍包藏著張作驥式的憂鬱」;如昔,張作驥一樣透過鏡頭,帶我們走進就在生活周遭的「死角」(社群的),也是人生的死角(個人的)。

它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但又摻入張式異想-不誇張、不敲鑼打鼓,賦予陰鬱另一種逃脫的「選項」。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影評] 金馬影展2013隨評


(一)聽冥王星唱歌Pluto(2012)

南韓的校園片,談升學壓力下的霸凌。用天文學的理論來詮釋校園議題,極富創意。

2006年,冥王星遭太陽系「除名」;校園中的邊緣學生,一如冥王星的處境。然而,如何定義星系的「中心」?誰來定義?又是「誰」來掌握「除名」的標準?主角在課堂上對天文學理「霸權」的詰問,不正也問出教育現場的盲點?

升學壓力下,光鮮的排名、亮眼的榜單,卻都是「獵兔遊戲」廝殺下的祭品。想要聽見冥王星唱歌,在太陽系中心不變的現實中,唯有墜入黑洞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