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影評] 愛.慕/Amour


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愛.慕/Amour」;這部電影今年已獲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內斂、沈悶、陰鬱...,一部看了會內傷的電影。

2010年12月底,耶誕節剛過,台灣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八旬老翁王敬熙,用螺絲起子釘死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妻子後,再向警方自首。

這部「愛.慕」就是「老翁釘死愛妻」的翻版。

導演把電影鋪陳得就像在你家發生一樣。電影場景幾乎全在一間公寓完成。長鏡頭、慢動作,以及長時間的留白,觀影者的情緒就隨著鋪陳愈陷愈「悶」。

兩個擁有古典鋼琴音樂氣質及品味的老人,一頓早餐的意外後,一路褪去身上的高貴,面臨生老病死的不堪。憤怒取代理性,咆嘯取代優雅,但殘酷是否就此取代愛慕?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影評]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李安再度用他說故事的功力告訴世人,電影,可以沒有公式;3D,可以不用為了技術而技術;技術只是說故事的工具。沒有故事本身,工具就只是工具。而最令人佩服的,仍是李安擅長使用的隱喻,用以繼續傳達他想談的人性與哲理。

這次更深。掛著「奇幻」、「3D」招牌的「少年Pi」,實際上卻隱藏迥然不同的三層想像:獸性、神性與人性。三者彼此辯證,彼此衝撞,也彼此互補。撥開三層辯證,可能是人性的真善美,也可能是殘酷、不忍卒睹的人性本惡。據此,英文片名更勝一籌。

男主角Pi,音同圓周率「π」。 π= 3.141592653…,數學上的「無理數」,亦即「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也帶出人類窮其一生所探尋的一切,其實是如此無邊無際、沒有規矩,最重要的是,沒有「最終」答案;追尋的「無限不循環」可能是「真理」、可能是「宗教」,也可能就是每天生活奮鬥的意義。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影評] 聖殤/Pieta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最新作品,令人不失所望。

暴力、金錢、血腥、亂倫、救贖及一名關鍵女性的出場,一貫的元素串起一貫一系列的悲劇,直接挑戰觀影者感官底線。出身貧困的金基德,打造史詩般的寫實劇,控訴資本主義金錢遊戲下的人性與無奈。非常精采的作品!

Pieta,與米開朗基羅有名的雕像大作「聖母憐子圖」同名。雕像中的聖母瑪利亞,手抱側躺的耶穌,相貌清秀卻無比哀傷;也有一說是,站立的女人非「聖母」而是另個「瑪利亞」。這樣的軼事,恰好讓金基德得以援引,用來鋪成電影的轉折與懸疑。

電影的場景由高空俯瞰,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旁,比鄰而築的則是一棟棟平矮的小房子。這恰巧對比資本主義遊戲下的商人財團,及一個個沒有臉孔、情緒的底層血汗勞工。

出賣靈魂的討債劊子手,藉由高利貸的金錢遊戲,施以一件件吃人不吐骨的詐術。他用金錢騙人、追殺人,卻也被人性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