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影評] 白日夢冒險王(2013):一花一沙的啟示


先說結論。即便我在電影中後段又猜到了結局,但無論劇情或配樂,都堪稱是部佳作,值得推薦(英文原片名比中文片名更能保留電影的真正精神)。尤其是媒體工作者看應該更有感(媒體經營者最應該看)。

看這部電影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視角。最顯而易見的,是「公路電影」的態度-冒險、探索,以及夢想;藉由一段旅程迸發的人生啟示。

但我自己看完電影後,浮現腦中的一句話卻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花與沙,就在自己身邊。

不如,就從電影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密碼」-「第廿五號」底片以及「鬼貓(ghost cat)」雪豹談起。


之一:第廿五號底片-由外而內的心靈探索旅程


男主角為了「第廿五號」底片,不惜拋下工作上山下海、長途跋涉,最後,那一枚「遺失」的底片,其實就在自己(長期被忽略)的身邊。

為了找「第廿五號」,男主角花了時間、體力、距離,看過原野、冰雪及怒海,踅了一趟的結果,卻發現解開謎底的鑰匙卻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媽媽、家裡的鋼琴、被自己丟掉的錢包,還有自己日復一日的工作狀況。

於是,電影最高招之處在於,用一段段「外求」的高難度冒險旅程,來凸顯人「向內」探求、自我認同的心靈旅程(此無疑比上山下海更不易達成)。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悟。

當男主角拿起一整排底片時,那鏤空的那一格,不正是等著自己去填空;至於如何填?不是要你飛越冰山、攀上喜瑪拉雅山,而是回頭審視自己及身邊的人事物。所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之二:「鬼貓」雪豹-平凡即美麗


西恩潘飾演的攝影師「尚恩歐康諾」,在喜瑪拉雅山守候「雪豹」。雪豹對我而言富有三層次的隱喻。

首先,被稱為「鬼貓」的雪豹,習性遠離人群、獨行、居住在高海拔,與愛做白日夢的男主角(孤僻、生活乏善可陳、沒有女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西恩潘守候「雪豹」(被視為珍貴、難得的事物),並將「第廿五號」底片比做是「鬼貓(雪豹)」,無疑是暗示男主角,其身邊微不足道的日常工作、生活,其實才是最珍貴的(「平凡即美麗」的道理)。

第三,作為媒體人,我自己看「雪豹」,卻也不禁回過頭看見並思考自己所待的這個產業(夕陽?)-若「雪豹」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連知名攝影師都害怕驚動、剎那即逝的「美好事物」,那麼,那些每天為了媒體產出,而默默耕耘的媒體工作者,不也正是媒體產業的「雪豹」嗎?

當電影中的雜誌社(無論男主角或高級主管),為了關門大吉的最後一本封面照,不惜一切想找出「第廿五號」底片時,真正有價值而珍貴的媒體工作者,卻已遭「為了跟上時代潮流而轉型」的公司一一解雇、丟棄了。「雪豹」的啟示由此觀之,豈不諷刺、悲哀?


最後,一部好電影除了布滿適切的隱喻及哲理,尚須好的配樂陪襯。當電影響起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這部電影也就圓滿了。

DAVID BOWIE不斷喃喃唱著的「Major Tom」,歌詞中,Major Tom隨著火箭升空,甚至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不正如男主角一場場白日夢?又或像男主角一次次「外求」的冒險旅程?(原聲帶值得去敗一張!)


※David Bowie: Space Oddity (1972)



※José González - Step Out



※Jose Gonzalez - Stay Aliv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