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影評] 醉.生夢死:麻醉哀傷的權利?(2015)

台北電影節首映那天,我帶著《美麗時光》的DVD,精裝版的;就在快到華山光點的路上,我突然因為想起自己忘了帶簽字筆而懊惱不已。一坐進戲院才又記起:「啊,張作驥應該不會出席啊!」是啊,怎麼會?我怎會忘了他今年四月已經入獄的這件事呢?於是,那種基於死影迷索簽名的想望瞬間夢醒。

從《爸,你好嗎?》、《當愛來的時候》到《暑假作業》,這幾年,張作驥的電影作品大概不脫「親情」兩個字。完成了「家庭三部曲」,他的最新作品《醉.生夢死》,可說是融合早年(黑暗、陰鬱、暴力)及近期(親情)元素的集大成作品。

我很喜歡。


與《黑暗之光》、《美麗時光》一樣,《醉.生夢死》的場景同樣設定在城市的邊緣角落,主角的職業、階級設定,也一樣關照社會底層。當男主角緩緩地、自述地在片中說出口白,我知道,熟悉的張作驥又回來了;只是這一次,美麗時光的客語,變成了《醉.生夢死》的台語。

承襲著電影新浪潮的風格,張作驥早期的作品有許多長鏡頭的調度,這一次,不知是張作驥刻意或我沒特別察覺,《醉.生夢死》的運鏡少了許多長鏡頭,這讓電影的節奏稍稍快了一些(當然相較於商業片還是慢得可以),敘事則依舊精采。


魔幻寫實:沒有色彩的魚缸

張作驥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魔幻寫實的功力。在張作驥一貫憂鬱地、灰色的電影調性中,魔幻寫實的設計/安排一直是讓電影更精采的元素,它,讓人在黑暗中看見一絲絲光明,即使可能只是主角不切實際的華麗幻想。這次,《醉.生夢死》直探人性、親情最不忍卒睹的那一面,但張作驥依舊用精采的電影語言打造了魔幻寫實的國度;即便灰的更灰,殘忍的更加殘忍。

在《美麗時光》裡,男主角每次回到幽暗的家中,他總會走進黑暗中微微發光的魚缸,看著色彩斑斕的熱帶魚自在的游著;又如片末,他帶著血紅的刀傷一躍而進的排水溝,水下竟也是五彩魚兒相伴的悠遊國度。這些絢麗的魔幻空間,是張作驥給主人翁-那些底層的、無助的、無力的人們-所繪製的美麗新世界。

《醉.生夢死》中,男主角房間裡一樣有個魚缸,這裡就是男主角「做夢」的國度,只不過,美麗時光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熱帶魚,這回竟成了又黑又臭的吳郭魚。

一尾進去,一尾又死命跳出,然後,又是另一尾再入缸。在淡水鹹水都能生長、適應力極強的吳郭魚,卻諷刺地輕易死在男主角房間的魚缸。難道這裡爛得連吳郭魚都不屑一顧?更諷刺的是,當年被稱作「窮人的魚」的吳郭魚,簡直就像是男主角、甚至是他們一家人生活現實的象徵。

看著缸內的吳郭魚,男主角好像正看著自己如爛泥般的生活。這回,導演連個可供主角做夢的魚缸都一起摧毀,連看著五顏六色魚隻麻醉自己的權利也都剝奪了。


蟻與蛆共舞:開往2046的告解室

這個房間,堪稱也是男主角、配角「觀落陰」的空間。

死去的母親,濃妝艷抹,戴上漂亮的耳環首飾,亮麗的裝扮但喝著酒,叨叨絮絮地對兒子指東指西,兩個兒子在這裡與母親憑著兒子的幻想再相遇。一次又一次,兩個兒子如夢似真地痛哭反駁母親的嘮叨,他們自言自語的每一句,聽來都像是風木含悲的懺悔,房間頓時成了兄弟倆的「人間告解室」。

男主角當然是思念母親的;即便她喝得爛醉又嘮叨。他在房間裡兩度想像著與母親共舞。第一次,醉了的媽,環抱著他,轉啊轉地,不知是媽媽爛醉,還是沒醉的兒子,生卻夢死?第二次,是螞蟻與蛆兩虫共舞,拚命找生路的螞蟻就象徵著男主角,至於蛆,看過電影末段爬滿母親屍體身上的蛆後,也就一目了然了。

有趣的是,若把電影看得仔細可以發現,當男主角拿著偷來的行車記錄器,錄下螞蟻與蛆共舞的畫面,即時轉播在房間電視上的影片日期卻是「2046.04.01」。無論導演有意或無意,這個不平凡的數字,都令人不得不聯想到電影《2046》。

「每個去『2046』的人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都不會改變。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去過的人,沒有一個回來過。」透過《2046》的內建密碼,以及螞蟻與蛆的隱喻,男主角於是能夠在另一個想像的國度裡-未來的、未知的、可能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那裡與母親共舞,找回失去的、與母親的聯繫。

電影中還有許多精心布置的暗喻。媽媽的藍色洋裝、表姊的藍色挑染髮色、男主角向援交女告白的藍色「LOVE」火焰⋯⋯,藍色在片中無疑是最溫暖的顏色,象徵了不同男人對不同女人的愛恨情仇。


不(麻)醉毋寧死?

電影命名也值得玩味。

中文,《醉.生夢死》。基本上正可如片名切割成兩部分來理解。醉的是母親,象徵死去的人;活著的人們,不管醉或不醉,即便活著,卻「生夢死」,思念死去的至親,生活就跟死著沒兩樣。片首引了一段李白的「將近酒」當開場白,「寧醉不醒」的意境,透過南管音樂家的歌聲,一開口就貫穿全片;而人並非真的不願醒,而是既然打不開心中的無解之結,倒不如繼續長醉度日-不論是親情的結,或人生的結都是。

英文名「Thanatos, Drunk」。Thanatos,是手持刀劍的死神;巧的是,男主角隨身也帶著一把小刀,賣菜的時候晃啊晃,有時用來保護他愛的人,關鍵時刻,它也是一把殺人/救命的工具。但男主角就是死神嗎?開頭男主角口白的那句話便更有意思:哥哥在美國被男友拋棄後回台,「過去就像一把刀子捅過來」。一把刀的多層隱喻,都讓故事更充滿張力及想像。

透過寫實、魔幻交疊,片尾,那些死去的人們一一回到熟悉的菜市場上與男主角相遇,但外露的本質,卻又如此血淋淋地哀傷-這些如螞蟻如老鼠如蛆般每天在陰暗角落拼命為生活掙扎殘喘的小人物們,不正像那處菜市場一樣,每天就發生在我們身旁?

儘管那些醉的,生夢死的,不斷周而復始如命定般的繼續輪迴。張作驥,如他一貫的作品,依舊在片尾畫一個樂觀的幻想國度,或許,這是讓這些如蟻如鼠的小人物能暫時解脫,醉生夢死的地方吧。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四月一號是愚人節

匿名 提到...

也是港星張國榮殞落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