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當年〈藍色大門〉是易智言對青春的青澀塗鴉,那麼〈行動代號:孫中山〉就是一部把人從浪漫的青春想像拉回殘酷現實的諷刺寓言。
這部寓言式電影,劇本看似簡單,卻創意十足,以高中生的校園問題諷刺社會結構問題。只可惜,部分台詞說得太多、說得太白,反破壞電影美感與想像空間。某些矯枉過正的說教式對白,更令人甫進入電影情緒,又遭打斷、退出,是美中不足的遺憾。
儘管〈孫〉片有「說得太多」的問題,但作為一部「諷刺寓言」,仍帶出了幾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在我看來,電影可切成兩個層次來理解,一是「貧窮/均富」,另一則是「我/我們」(弱勢者/運動者的集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