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影評] 先射箭再畫靶:充滿瑕疵的《真相急先鋒》



我其實並不同情女主角/製作人或主播。因為,該節目所聲稱揭發的內容,有明顯幾個新聞處理上的重大瑕疵:

其一,文件並非正本。
其二,提供文件的並非第一手,也就是消息來源其實是第二手以上。
其三,提供影本的消息來源其實有說出影本從何而來,但記者沒去求證(即便此名字是捏造的,但卻沒進一步去問)。

因此,當文件既非正本、消息來源也並非真正第一手當事者,記者何以能相信其為真?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影評] 重建「武俠日常」的《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觀後心得大概可用三個詞蔽之,那就是:簡潔、酷與勇敢。

《聶》的成就與厲害之處並不在於說故事的能力;坦白說,這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太吸引人,在未參照其他影評與歷史背景情況下,我眼中的聶隱娘,其實在許芳宜及舒淇兩度提及「青鸞舞鏡」後,故事大綱就已清晰明瞭。若要論今年的最佳影片,我甚至會把這票投給張作驥的《醉.生夢死》。

但侯孝賢令我驚豔之處在於,他替武俠片、古裝片創下了一種「武俠/古裝寫實」的風格。這在形式上承襲了新電影浪潮的精神,不是那種「善惡分明」的武俠敘事,而是去挖掘武俠及古裝的「日常」─而這絕不只有「畫面美」三個字。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影評] 郊遊:人性之「郊」,生存之「遊」(2013)


每次提及蔡明亮,大概聽到的評價絕對不脫「藝術片」三個字。這三個字其實很恐怖。「啊!藝術片,我們這種人看不懂啦!」「好玄喔,整個大睡。」第一次看蔡明亮的電影,我記得是他的《愛情萬歲》,後來陸續接觸到《河流》、《天邊一朵雲》、《黑眼圈》。從這些作品來理解蔡明亮,即便電影步調緩慢、安靜得恐怖,卻非僅是無病呻吟的藝術片,而是關照社會邊緣角落的寫實片。只不過,他善用無聲、留白與慢動作,強迫觀眾進入並思考這些邊緣的狀態。

這部《郊遊》,我更喜歡它的英文片名《Stray Dogs》。流浪在都市的舉牌工人,實為城市的流浪狗。被妻子拋棄的他,帶著一兒一女流浪在大賣場、公廁、街道、馬路、河岸、廢棄空屋……,尋找在城市生存的可能。諷刺的是,流浪狗尚有好心人「爭相餵食」,這些漂流在都市角落的「流浪人」,處境竟比狗還不如。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影評] 醉.生夢死:麻醉哀傷的權利?(2015)

台北電影節首映那天,我帶著《美麗時光》的DVD,精裝版的;就在快到華山光點的路上,我突然因為想起自己忘了帶簽字筆而懊惱不已。一坐進戲院才又記起:「啊,張作驥應該不會出席啊!」是啊,怎麼會?我怎會忘了他今年四月已經入獄的這件事呢?於是,那種基於死影迷索簽名的想望瞬間夢醒。

從《爸,你好嗎?》、《當愛來的時候》到《暑假作業》,這幾年,張作驥的電影作品大概不脫「親情」兩個字。完成了「家庭三部曲」,他的最新作品《醉.生夢死》,可說是融合早年(黑暗、陰鬱、暴力)及近期(親情)元素的集大成作品。

我很喜歡。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影評] 薩爾加多的凝視:一場光影寫作工程


《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特別喜歡開場那句,「用光影來寫作」,很震懾。 

古希臘語,photo是光影,graph則是寫作。photograph,正是用光影來寫作。 若攝影,是場用光影寫作的工程,那麼,寫作的動機與問題意識就更值得深究。Salgado令我最佩服的地方是,他沒有陷入自己對攝影這個專業的偏執,在他見過世界上各種人間煉獄及苦難後,他停下來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開始用光影,去「寫」,去再現另一半的地球-未知的、美好的、更接近人類起源的大自然。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影評] 驕傲大聯盟:翻轉吧!「坑工與變態」


❝When you're in a battle against an enemy so much bigger, so much stronger than you, well, to find out you had a friend you never knew existed, that's the b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Pride(驕傲大聯盟)》

這是一部關於弱勢者/底層人民團結力量大的電影。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活生生的歷史事件翻拍而成的電影。談工會與運動,卻幽默詼諧而振奮感人。